松滋市档案馆馆藏各门类和载体档案近12余万卷(册),馆藏档案历史可追溯至明清时期,馆藏民国时期旧政权档案9841卷,收藏有清木刻《芥子园画传》、民国铅印《四部备要》等珍贵国家二级文物。全国现存仅2册的清木刻《康熙县志》堪称镇馆之宝。为最大限度地延长档案的使用寿命,充分挖掘档案资料的潜在价值,更好地为社会各界提供便利服务,松滋市档案馆集中财力、物力、人力开展了馆藏重点档案的抢救保护与开发工作。
一、组建专班,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了由局长杨继梅为组长的重点档案抢救保护与开发领导小组,负责重点档案保存现状调查、项目申报与具体工作任务的安排部署。
二、加大投入,巩固基础设施建设。今年来,已投入12万元用于增添专业扫描仪、安全监控设备,新增6台高配置电脑,优先对档案馆开展数字化加工的电脑进行置换,提高数字化处理速度。下阶段,拟安排20万元,用于新增服务器,扩建局域网,升级档案数据库处理软件。
三、整合力量,多措并举求实效
一是聘请松滋专业人士及文史专业在读大学生开展重要民国档案目录数据采集,完成了全部案卷级目录数据上报,4.9万条文件级目录数据采集已完成了80%的任务量,预计12月份以前可完成全部文件级目录录入。
二是多方寻求线索,综合汇总各方资源,加大对旧志、年鉴的抢救保护。对馆藏旧志、年鉴、重要文史档案进行了重新梳理登记。将馆藏的《康熙县志》纸质版与中国图书馆收藏的电子版进行仔细对照、甄选,在尽量保持原貌的基础上进行全文扫描与细节修图处理,并重新翻印出版。将《松滋县志》1986年版、《松滋县志》民国版以及一批年鉴、志书全部进行全文扫描,并上传至“松滋档案史志”网站“乐乡志鉴”栏目对外提供利用,网站点击率高,群众反响好。
三是强化责任,确保档案安全与保密。严守安全底线,重点加强对档案数字化业务外包过程中的安全管理。加强日常监控与隐患排查,重点落实好档案中介公司审核备案、外包人员信息登记、责任协议签订、安全保密培训、挂牌上岗等工作,确保人员登记到位、监控管理到位、队伍稳定到位、责任明确到位、措施执行到位。